用药指导

基层用药:抛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

抛开计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这个深入人心的言论最近又惹起大部分学者及民众的讨论…

先来看看各家对于这剂量论毒的看法(下为笔者总结,观点来源知乎,社群粉丝讨论):

反对论

支持论

TTC(安全阈值):针对所有化学物质的一个暴露水平,当低于该暴露水平时,无论是否获得化学特异性的毒性数据,在终身服用的情况下对人体健康都不会产生明显的危害。

无阈值化合物:在零以上的所有剂量均可能发生致突变或致癌效应。

这么一看,两家观点似乎都有理有据,以上观点作为参考,我们聊一聊药理方面。

1.抛开剂量谈毒性在药理学不完全正确。

毒性作用是药物不良反应的一部分,往往是药物固有的作用,在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是体现的危害性反应。在一般情况下是可以预知的,但不一定是可以避免的。变态反应和特异质反应也归属于药物毒性作用。(急性毒性损害:循环、呼吸及神经;慢性毒性损害:肝、肾、骨髓、内分泌)

2.要注意的几类药物:

治疗指数:TI,药物安全性指标。TI= LD50/ED50,治疗指数并不能完全反映药物的安全性。

3.用药建议:

综上,读者们觉得抛开剂量谈毒性是不是耍流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