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度拉糖肽经皮下注射后,在48小时内达到血浆浓度峰值。2型糖尿病患者多次皮下注射度拉糖肽1.5mg后,平均峰值(Cmax)和总(AUC)暴露分别约为114ng/ml和14000ngh/ml。度拉糖肽(1.5mg)每周一次给药2至4周达到稳态血浆浓度。度拉糖肽(1.5mg)单次给药,经腹部、大腿或上臂皮下注射后,其暴露相似。度拉糖肽1.5mg和0.75mg单次皮下给药后,平均绝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47%和65%。 分布 2型糖尿病患者度拉糖肽0.75mg和1.5mg皮下给药达稳态后,平均分布容积为19.2L和17.4L。生物转化 目前认为度拉糖肽通过蛋白质分解代谢途径降解为其组成成分氨基酸。 消除 稳态时度拉糖肽0.75mg和1.5mg的平均表观清除率分别为0.111L/h和0.107L/h,清除半衰期分别为4.5和4.7天。 特殊人群 老年患者 年龄对度拉糖肽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性没有临床相关影响。 性别和种族 性别和种族对度拉糖肽的药代动力学没有临床意义的影响。 体重或体重指数 指数(BMI)和度拉糖肽暴露之间存在反比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 肾功能损害患者 在一项临床药理学研究中评估度拉糖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结果显示健康受试者和轻度至重度肾功能损害患者(肌酐清除率<30ml/min),包括终末期肾病(需要透析)患者之间药代动力学大致相似。与肾功能正常的受试者相比,轻度、中度、重度和ESRD肾功能损害亚组患者的度拉糖肽全身暴露量分别增加20%、28%、14%和12%。相应的Cmax值分别增加 13%、23%、20%和11%。此外,在一项在2型糖尿病和中度至重度肾功能损害患者中开展的为期52周的III期研究中,每周一次0.75mg和1.5mg本品的PK特征与前期临床研究中的PK特征相似。 肝功能损害患者 在一项临床药理学研究中评估度拉糖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肝功能损害患者度拉糖肽平均Cmax和AUC分别下降了30%至33%,具有统计学意义。随着肝功能损害增加,度拉糖肽tmax普遍增加。然而,未见度拉糖肽暴露与肝功能损害程度之间的变化趋势。认为这些效果不具临床相关性。 儿科人群 未在儿科人群中进行度拉糖肽药代动力学的相关研究。